身残志坚 相扶相守 -金陵棋牌

——记2021年度恩施楷模邓兴顺刘荣家庭

发布时间:2022-05-05 10:44 来源:恩施日报 作者:彭信琼 编辑:王晓蓉

全媒体记者 彭信琼 通讯员 于 丹

家住咸丰县高乐山镇杉树园村的邓兴顺和刘荣是一对恩爱夫妻。虽然他们肢体残疾,但凭借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相互扶持,脱贫致富,成为家庭模范,恩施楷模。

今年51岁的邓兴顺,6岁时不小心从高处摔下伤了腿,造成肢体残疾三级。妻子刘荣今年44岁,因先天性出生缺陷,腰椎、胸椎畸形,脊柱侧弯,肢体残疾四级。

邓兴顺刘荣夫妻相识于2001年,两人在食用菌基地打工时渐生情愫,结为夫妻。婚后,两个女儿相继出生。不幸的是,2009年,7岁的大女儿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医治无效不幸夭折,永远离开了他们。这给夫妻俩划上了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本不富裕的家庭也因此欠下几万元债务。

2010年以前,邓兴顺夫妻俩一直在乡下以务农为生。2010年,两人到咸丰县城谋生,卖木材和水果,后来在一家香菇大棚基地干活,挣点生活费。

面对生活的困难和不幸,两人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但苦于没技术、没本钱,想法迟迟未能变成现实。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香菇大棚基地的经营者发现邓兴顺夫妻俩脑子灵活,栽培技术学得也快,关键是吃苦耐劳,为人忠厚老实,于是把机器设备免费借给他们使用,并帮他们搭建了一个大棚,让他们自己发展。

当年秋天,邓兴顺夫妻俩收获了自己生产的第一批平菇,卖到县城批发市场,收益颇丰。两人觉得找到了一条最适合他们发展的道路,决定扩大规模。创业路上面临着多重困难,但夫妻俩从没有动过放弃的念头,心想再苦再累也要咬紧牙关走下去。随着大棚数量的增加,管理又成了问题。为此,两人索性在大棚边上盖了三间石棉瓦房,吃住都在石棉瓦房里,这一住,就是近十年。

2014年,在咸丰县残联的帮助下,邓兴顺夫妇俩顺利拿到了5万元政府贴息贷款,成立了咸丰县荣顺香菇厂。在两人的努力下,当年就发展了4个大棚,收入5万多元,日子终于有所起色。2016年又成立了咸丰县残疾人创业基地——咸丰县志坚食用菌产销专业合作社,大棚发展到24个。同时,建起了一座小型冷库,用于存放鲜菇。

创业路上少不了磕磕绊绊。食用菌种植是一门难度很大的技术活,劳心又劳力,邓兴顺夫妻俩不曾惧怕,反而积极钻研蘑菇种植技术。2014年冬天,几场大雪压垮了大部分竹木结构大棚,损失惨重,但两人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迎难而上,汲取经验教训。

在邓兴顺夫妻俩的努力经营下,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但他们没有忘记社会给予的帮助,深怀感恩之心,积极带动当地残疾人就业,共同致富,实现了创业一户带动一方的社会效应。

2017年春,邓兴顺在香菇基地忙活的时候因意外被木桩击中腹部,命悬一线,最终切除了一个肾脏。这让这个原本就饱经磨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大额的医药费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刘荣一边守着邓兴顺,一边照看食用菌大棚,身心俱疲,但她始终不离不弃,竭尽全力照顾丈夫。

如今,邓兴顺家的食用菌一年四季都能采摘,主要为县城的几家大超市供货。高峰期一天送货上千斤,少时一天送几十斤。不管量多量少,只要接到超市发来的订货短信,邓兴顺都风雨无阻备货送货。

为按时把新鲜的菌菇送到客户手中,邓兴顺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备货,骑车送货。从起床到出发,邓兴顺都是轻手轻脚,生怕发出一点声音吵到妻子和小女儿休息。

辛苦付出终有回报。2019年,邓兴顺夫妇的食用菌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0多万元,纯利润12万多元。同年,属于他们自己的两层楼房也装修完毕,一家人搬进新家。

3月7日,2021年度恩施州“最美家庭”揭晓,邓兴顺刘荣家庭获弘扬传统美德类“最美家庭”称号。3月21日,州委宣传部、州文明办发布2021年第四期恩施楷模,邓兴顺刘荣家庭上榜。

邓兴顺夫妇相扶相守,走过了21个春秋,摆脱贫困,走出了一条勤劳致富路。夫妻俩虽历经了各种难关,但在政府及社会的支持下依旧对生活、创业充满希望,他们克服万难的进取精神和乐观向上的正能量折射出了一道风雨后的亮丽彩虹。

责任编辑:王晓蓉
网站地图